來源:保險報
原標題:兩會專訪丨全國人大代表田軒:推動“金融為民,科技向善”
科技、養老……惠民生、暖民心話題是每年全國兩會期間的核心議題,更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。全國人大代表、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在接受《中國銀行保險報》記者采訪時,針對推動“金融為民,科技向善”、發展養老第三支柱等話題分享了看法和建議。
推動“金融為民”
加快建設金融強國,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。
“對標金融強國目標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使命,當前,我國現代化金融治理體係在金融倫理治理方麵尚存短板,如金融法律與金融倫理融合不足、金融倫理教育體係不完善、金融倫理與科技倫理融合治理程度不夠。”田軒表示。
鑒於此,田軒建議提升金融倫理治理水平,推動“金融為民,科技向善”。他提出以下建議:
一是完善金融立法。推動金融法立法融入金融倫理理念,設立金融倫理專家谘詢委員會,邀請多領域代表參與立法討論。修訂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》,明確金融機構倫理責任,加快新興金融業態立法,同步考慮法律規範和倫理約束。
二是加強頂層設計,凝聚金融倫理文教合力。由教育部、中國人民銀行、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編製金融倫理建設行動方案,統一指導金融倫理文教體係建設。組建金融倫理專門教育委員會,製定金融高等教育、職業教育具體行動方案。
三是強化金融倫理教育普及。在高等職業教育及本科階段,將金融倫理列為大思政必修課,結合金融學科課程與實踐案例,加強金融德育教育,推動金融德育示範教育基地建設。提高金融倫理教育在教師教學考核中的權重,完善激勵機製,引導教師將金融倫理教學融入專業課程。
四是加快金融倫理通識教材編製。由國內一流高校牽頭,圍繞宏觀文化、中觀組織、微觀個人層麵,結合金融重點領域,編製中國特色金融倫理通識教材。提升金融倫理研究在高校金融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中的考核權重,引導教師關注重大倫理選題。
五是加強金融倫理人才考核與文化建設。在金融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考核、人才認證中嵌入金融倫理考核要求,引導金融機構設置倫理崗位,開展負責任的金融創新。建立金融倫理終身學習平台及跟蹤評估機製,將考核結果與職業晉升、資質認證掛鉤。強化金融機構內部倫理文化建設,建立舉報機製,獎懲分明。
六是推動金融倫理與科技倫理融合。加強金融、科技、金融科技領域在政策、標準、產品審核等方麵的配合,吸納互聯網企業意見,共同探索金融科技倫理規範製定。在區塊鏈、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中,注重數據隱私保護、算法公平性等倫理問題,防範金融倫理風險。
做強“第三支柱”
2024年,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3.1億,占全國人口的22%,我國老齡化水平不斷加深。如何讓“養老”變“享老”,讓老年人擁有更加美好、更有尊嚴的晚年生活?今年全國兩會上,田軒提出了實實在在的建議。
“養老金融是金融‘五篇大文章’之一,宏觀政策支持對於第三支柱建設、創新養老金融產品非常重要。”田軒表示,“對此,要有明確政策支持。”
經過多年發展,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養老、企業年金和個人自願購買的各類養老金融產品在內的養老保障“三大支柱”。其中,隨著個人養老金製度建設不斷提速,多層次、多支柱養老保險體係構建不斷完善。
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,實施好個人養老金製度。養老事業,一端是產業,一端是民生。田軒表示,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養老產品,並圍繞服務養老產業發展,支持、整合相關產業,加大符合養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異化金融產品供給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